——药师如来的第八大愿
第八大愿:【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若有女人,为女百恶之所逼恼,极生厌离,愿舍女身,闻我名已,一切皆得转女成男,具丈夫相,乃至证得无上菩提。】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愿。在很多时候,女众的正报——身体比起男众来说确实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。比如女众的身体都比较柔弱,特别是有些生理现象,有的每个月还要肚子痛,或者有其他方面的不舒服。女人最重要的心理特征,就是依赖心强,对外界特别容易依赖,自己很难独立起来,这是女性的一个特性。
佛经里面讲,女人不一定是性别上的,另一重是指在心理上呈现的是女人的特性,像贪欲重,嫉妒心强,依赖心强,嗔恨心强。所以孔老夫子说,“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,近则不逊,远则怨。”跟你太接近了吧,你在那里耍赖皮,依赖心重又不讲道理,还容易撒娇,你跟她越熟悉,她越容易跟你撒娇,所以说近则不逊。而你不理她吧,她又觉得对她不好,要抱怨,所以说女子与小人难养。但这不是指性别上的女人,是心理上的。有些男人也是这样,也是娇滴滴的,像扶不起来的阿斗,拿他毫无办法,你不理他吧,他在那边难受。
所以说“百恶之所逼恼”,如果你的身心被女性特有的众苦所逼,为其惯性的恶习而苦恼,因此厌离女身,那么只要听到药师佛的名号就能够转女成男,具丈夫相。“具丈夫相”,就是指敢于承担,不畏惧艰难困苦,所以佛经里面说:“出家乃大丈夫之所为。”所有的出家人,不管是男众女众,都叫大丈夫。女众,也叫师父,不能叫师妈,也不能叫师娘,而叫师父,父就是男子相,就是能够堪为众生谋福利,为众生排忧解难,这是真具大丈夫相。
所以我们看很多修行好的女众,时间久了以后,她的长相越来越像男众。男众修行好了,越来越像女众。按中国传统的习惯说,就是阴阳互补。其实每一个人的身心内在都兼具男女众的这些特性、这些功能。男性智慧比较高,所以做事情容易决断,容易承担,容易看透,容易放下。女性尽管或许会婆婆妈妈,拖泥带水,但是慈悲心重,心柔软,好调教。她有依赖性,一旦有依赖了,就比较容易听话。不依赖他人的人很难听话,所以男众一般都很难听话的。那么,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,真正完美了以后就是佛。日本有个学者讲过,佛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,佛是中性。什么叫中性?他具备大丈夫相,同时女性所具有的所有的优点,佛也具足。对于如来,我们称之为佛,也可以称慈母,就是佛怜悯众生像慈悲的母亲爱怜自己的孩子一样。在佛法上,母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智慧,像文殊菩萨也称三世佛母,就是从般若犹如佛母出生一切功德方面而言的。
我看到有几位出家的男众师父,一位是我的戒和尚茗山法师,一位是非常有名的清定上师,他们两位都是高僧。已故的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,在全国只见到这两位高僧的时候跪下来顶礼,其他的这些高僧大德名僧,赵朴老只是问讯。这两个佛门大德的整个生活习惯,包括长相、讲话都像女性。清定上师八十多岁了,皮肤像七八岁的小孩一样,非常柔软。还有两位很了不起的大比丘尼,一位是隆莲法师,一位是通愿法师,从照片上看去,完全是一个大比丘僧的相,男性的相。有一次中国佛代会开会的时候,厦门南普陀寺的方丈妙湛老和尚到了佛协后,看到隆莲法师坐在那里,跪下去就磕头。尽管妙老自己也是方丈,但非常谦卑。之后,妙老的侍者说,她是隆莲法师(言外之意就是您老是大僧,不用顶礼女众的)。结果,妙老把侍者说了一通。